2018/10/11国际自由基化学小型论坛在我院成功举办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的国际学术交流,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促进合成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于2018年10月11日在高分子报告厅成功主办了一场 “国际自由基化学小型论坛” ( International Mini-Symposium on Radical Chemistry)。本次论坛由我院王春江教授、周强辉教授、刘文博教授以及高等研究院阴国印教授共同组织和主持,邀请了来自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的Mukund Sibi教授,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的Ilhyong Ryu教授,University of Münster的Armido Studer教授,University of Berne的Philippe Renaud教授和上海有机所的李超忠教授。这五位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自由基化学领域的专家,他们的联袂来访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大餐。
来自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的Sibi教授为我们带来题为“The Impact of Achiral Templ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antioselective Reactions” 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其发展的通过简单易得的非手性模板与配体和路易斯酸来调控自由基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使用催化量的手性路易斯酸,可在羰基,胺和碳负离子与α,β-不饱和羧基衍生物的共轭加成中实现较高的对映选择性。
来自大阪府立大学的Ryu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Radical-Based Site-Selective C(sp3)–H Functionalization”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基于自由基的选择性碳氢键官能团化方面的工作。开发廉价的原料和新型的催化剂开展自由基反应始终是Ryu教授课题组关注的焦点。
来自德国明斯特大学Studer教授报告题目为“Contributions to the Field of N-Radical Chemistry from 2004 to 2018”。Studer教授开宗明义,首先以质子得失(酸/碱催化)作类比,介绍了如何利用电子得失实现催化过程。Studer教授展示了其课题组发展的一系列串联反应,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电子得失实现自由基反应的催化循环与选择性控制。除此之外,Studer教授课题组还开创了氧化卡宾催化领域,其中利用酰基偶氮鎓离子作为中间体允许高度立体选择性串联反应,建立了使用自由基作为氧化剂的无过渡金属催化新策略。
来自伯尔尼大学的Renaud教授以“Radical Chain Reactions: How Far Can We Go ? ”为题,分享了其课题组在自由基链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对自由基化学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李超忠研究员以“Trifluoromethylation of Alkyl Radicals”为题,介绍了他课题组在烷基自由基的高效、实用三氟甲基化方面的成果,也同时分享了其课题组如何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的经验。
每场报告结束,参会师生均积极与演讲嘉宾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互动。通过此次内容丰富的学术论坛,我院师生对自由基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有了深入的了解。此外,与国际一流学者的交流互动将更好的促进我院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的以及国际合作。